视窗
×
loading...
本网站已支持IPv6
      分享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行业动态
国际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启示
来源: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2日

  随着我国金融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金融总量规模迅速扩大,金融产品、基础工具和衍生工具交易日益复杂,金融组织形式、融资模式更加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和复杂性大幅提高,这些金融业发展中的深刻变化给金融调控和传统金融统计带来了很大挑战。当前,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统计提出了新任务,迫切需要对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交易和信息进行全面统计监测,摸清我国的金融“家底”。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务院办公厅及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金融业综合统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在良好法律环境的基础上,协调整合现有的各类金融统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促进金融统计向综合化、统一化、动态化、开放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目前,我国在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的进程中,需要总结归纳国际先进金融统计理念、统计方式和方法以及监管合作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更有的放矢地服务于“双支柱”宏观金融调控框架。

  金融危机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在金融统计体系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和有针对性的修订完善。为了规范金融统计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6年3月公布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与编制指南》,并于2017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其主旨是提升统计手册内容和指导范围的全面性,提高与其他宏观统计及监管统计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力求与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更精准地反映金融市场运行状况等。修订内容涉及总体框架、机构单位和部门、金融资产分类、存流量和核算原则、货币信贷和债务、货币统计的编制与发布、金融统计及资产负债核算等方面。统计的一般原则整体上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保持一致,是对2000年出版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和2008年出版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的系统性补充与完善。

  “新手册”的新特点

  (一)与主要国际统计标准的协调性明显提高。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原则、概念与2008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体一致。同时,“新手册”作了很多调整,如引入经济所有权概念、确定交易时间、对机构单位分类、金融部门分类、金融资产分类以及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的主要分类及其子项作出修订与调整等。在跨国企业界定、主权财富基金划分、资产/负债按到期日分类和特别提款权的分配等方面根据第六版《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准则进行了调整。此外,根据《证券统计手册》的规定,对资产证券化的不同形式均给予详细说明。

  (二)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关注度大幅提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一国或地区金融稳定的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据更为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此次修订也由原来主要关注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扩展到保险、证券、货币市场基金、特殊目的实体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一般金融衍生工具外,新修订还涉及各种新型金融工具的处理方法,如交易所交易基金、银行间头寸、抵押担保债券及类似工具、标准化担保、保险、信用违约掉期及其衍生品(包括那些嵌入以上工具的证券)、担保债券、证券化产品和结构性产品等。

  (三)从以存量统计为主向流量和存量统计并重迈进。“新手册”增加了对各部门的货币、信贷、债务等金融流量数据的统计,主要充实的部分集中于对流量统计的阐述。将原来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价”改为“存量和流量的计价”,强调对流量统计的重视程度和手册内容的变化。增加了“流量和存量的编制”,主要阐述对流量的计价(交易、重新定值、资产数量其他变化)、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和流量、债务重组的记录方法等。

  (四)更多利用三维金融统计和资产负债表法分析交叉数据。当前金融统计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在内的各种分析中,“新手册”增加了“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满足对交叉数据信息的需求,用于分析某一部门的金融脆弱性及其在经济各部门间的传导机制,它可以解释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类型的部门、子部门之间融资的相对重要性在发生变化,能够揭示跨部门和跨工具金融数据的不一致和差异。三维金融统计常应用于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因资产负债各种错配引起的风险点,以及随时间的推移这些风险点的累积,主要目的是分析发生突发事件时部门间的传染和溢出。此外,资产负债表框架主要分析四种可能影响经济所有部门脆弱点的资产负债错配:一是货币错配,如借款人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大于其外币资产;二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如短期负债对应长期资产,可能引发资金和利率风险;三是资本结构问题,如过分依赖债务而不是股权;四是偿付能力和交易对手风险,如债务人资产不能够覆盖负债及或有负债。

  (五)理论概念和实际操作相互作用促进内容体系化。早在200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成员国报送货币统计数据开发了“标准化表格”,将货币金融统计核算体系的可操作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百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中央银行都已按照该标准执行数据报送,各央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又被补充进其金融统计核算体系中。“新手册”中的货币统计编制、基础数据和公布等内容均紧紧围绕“标准化表格”展开详细论述,内容涉及数据公布特殊标准、数据公布通用系统、国际金融统计等各类数据公布系统,在理论概念与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编排处理上更加体系化。

  “新手册”对我国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的启示

  (一)加强统计体系间的对比分析,提高金融数据的国际可比性。2015年10月我国正式采用数据公布特殊标准。在此背景下,及时跟踪国际统计标准修订的最新动向,评估我国现行金融统计体系与“新手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和《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等其他国际统计标准之间的主要异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和修订我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采纳新的概念、分类、统计口径及处理方法,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提高金融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提高我国的金融统计水平和国际地位。

  (二)抓住国际统计标准修订的契机,理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机制。“新手册”建议货币统计两个基本的数据框架是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概览,而金融性公司概览包含了整个金融部门的合并数据,是存款性公司概览和其他金融性公司概览的合并,是金融统计的核心。此次修订强调对金融部门的全面统计,重点关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这也是我国金融业综合统计的重点和难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和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已定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和报送金融性公司概览。我国要抓住当前国际金融统计发展的统一、全面、共享、协调的新趋势,利用新标准发布的契机,梳理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统计立法、监测框架、指标设计和数据发布等方面的经验,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调,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保险业机构、证券业机构、投资基金等)逐步纳入统计范围,编制金融概览,进一步完善金融业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建立完整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新型机构和工具的调研,适时开展专项金融统计。近年来,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规避宏观调控等原因催生了我国的“影子银行”,金融市场新工具层出不穷,如集合投资计划、银行理财产品、各类金融衍生工具、证券化产品和结构性产品等,尤其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互联网金融和保险机构的股权投资等方面发展十分迅猛,与我国目前专项统计数据缺失,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多,风险防范难度大等方面的矛盾突出。“新手册”中吸纳的欧央行的“优势和成本评估程序”,为我国开展专项金融统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密切跟踪金融市场新动向,评估建立新的专项统计制度的利弊,适时对新出现的金融机构和工具进行规范统计,纳入我国金融业综合统计范围,更好地监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途径和效果,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加强金融流量统计,在标准制定上争取获得更多话语权。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统计标准的修订过程看,近些年一些发达经济体关于金融统计制度的最新成果均被吸纳到其最新标准中。从我国金融统计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金融统计数据多为存量统计,对流量数据的核算尚处在探索和实践中,如建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贷款变动因素专项统计、金融机构信贷发放情况专项统计等统计制度。国内的一些试点地区也在尝试编制存款、贷款、同业拆借和买入返售资产的资金来源去向表,但总体来看流量统计还有待完善。在流量统计编制方面,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借鉴发达经济体如欧央行等的流量统计整体框架进行归类划分。加强对统计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交易对手统计,建立完善多类型金融工具的资金流量账户表,争取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五)加强金融统计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跟踪预警。将三维金融统计分析与我国金融发展实际相结合,借助“资产负债表法”分析部门的金融脆弱性及其在其他经济部门间的传导机制,通过资金来源去向信息,监测分析不同类型的部门、子部门之间融资的相对重要性、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部门间的相互关联如何通过借方和贷方影响整个经济。通过金融统计数据挖掘,揭示跨部门和跨工具的金融数据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和差异性。通过资产负债表框架来分析货币错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问题、偿付能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等资产负债错配问题。加强对货币金融部门内部压力向整个银行体系及外部传导情况的统计监测分析,实现对跨部门、跨机构和跨市场金融风险的跟踪预警,提升宏观审慎监管水平。